【新聞發布會解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劉光關于宿州市“辦實事暖民心宿州在行動”的解讀
發布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劉光,市就業管理中心(市創業指導中心)主任沈飛,市就業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席從文
參會媒體:市場星報|安徽科技報|安徽法制報|人民數字|中安在線|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宿州發布
訪談時間:2022年6月21日
發布地點:宿州市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宿州市政府新聞辦
訪談摘要:介紹宿州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和工作推進情況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宿州市“辦實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把就業促進行動作為暖民心行動之一高位推進,出臺《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為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本場發布會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宿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劉光,宿州市就業管理中心(市創業指導中心)主任沈飛,宿州市就業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席從文,向大家介紹我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和工作推進情況。今天到會的媒體有:市場星報、安徽科技報、安徽法制報、人民數字、中安在線、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宿州發布。今天,我們也特別邀請了部分群眾代表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感謝各位的到來。
首先,請劉光局長介紹我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劉光
劉光: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根據宿州市暖民心行動工作安排,下面我將《就業促進行動方案》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行業、部分群體失業風險上升,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壓力增加,人民群眾對就業服務需求增強。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結合宿州實際,我局牽頭研究制定了《就業促進行動方案》,明確了2022年到2025年目標任務,謀劃了落實舉措,既有階段性舉措和長期性舉措,又有常規性舉措和突破性舉措,切實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就業不充分,市、縣(區)范圍內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
二、主要內容
《就業促進行動方案》圍繞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充分就業方面,提出以建設“三公里”就業圈、“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減少失業人數,縮短失業時間,推動更加充分就業,力爭2022年40%以上、2025年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的目標任務。圍繞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方面,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技術工人緊缺等難題,發揮組織就業、技能就業的重要作用,著力解決企業缺工問題。提出2022年高校畢業生留皖率達70%以上,到2025年高校畢業生留皖率達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給,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2萬人;舉辦招聘會不少于400場次,達成就業意向不少于4800人。目前,全市高校畢業生在皖就業人數為5885人,留皖率為50.11%。全市開展線下線上招聘會349場,為3916家企業提供用工服務,達成用工意向5224人。
一是以拓展社區服務職能為抓手,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新開展“三公里”就業圈,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幫扶社區困難群體就業。
二是以擴容提質為關鍵,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本地高校畢業生省內就業,促進農民工省內就業,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
三是以供需匹配為抓手,強化企業用工服務。建立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機制,建立勞動力資源協作聯盟,積極推廣全省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擴大人才技能供給。
四是以提升質量為支撐,深化多元服務機制。發揮多元服務主體作用,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
同時,《就業促進行動方案》還明確了6項支持政策,包括“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公共招聘服務平臺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補貼、階段性穩就業補貼、臨時性專項崗位獎補等。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暖民心行動部署,堅持對標對表,注重結果導向,加強過程調度,確保就業促進行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我們將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有沒有得到實惠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關鍵,真正把就業促進行動這項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同時,也希望在各位媒體朋友們的大力幫助下,進一步宣傳好就業創業政策,充分挖掘亮點,展示閃光點,推廣宿速就業先進典型。在此,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對就業創業工作的關注、關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努力營造好崇尚勞動、積極就業的社會氛圍。
主持人:感謝劉光局長的情況介紹,下面是答問環節,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和群眾代表就您關心關注的問題進行提問。
市場星報記者:請問“三公里”就業圈在促進就業方面發揮了什么作用,在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建設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劉光:“三公里”就業圈以社區三公里范圍內的勞動者、小微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主要解決社區內小微企業招工難、招工渠道不暢等問題,促進社區內因照顧家庭等原因難以外出就業的勞動者就地就近實現就業。今年以來,我們在各縣區選擇2—3個社區開展了“三公里”就業圈建設試點,目前,全市已有11個社區建成了“三公里”就業圈試點,已有69個社區搭建了“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建立了社區快聘APP。全市“三公里”就業圈已注冊企業已達2315家,累計訪問量128919人,推薦就業崗位13011個。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充分發揮“三公里”就業圈在促進社區居民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線上依托網站、手機應用軟件、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渠道進行宣傳;線下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在居民小區出入口、樓道口等人流量大的場所張貼宣傳標語、海報,設立宣傳站點、開展集中宣傳活動等方式進行推廣。另一方面,摸排招工用工需求。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調查、大數據篩選等多種方式,摸排轄區內用人單位的招工用工需求。引導符合條件的經營實體入駐線上服務平臺,發布招聘崗位信息,提供供需對接、常態化招工用工指導等服務。
通過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使有就業需求的都能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政策,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以及其他有就業意愿的社區居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推動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
拂曉報記者:當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穩就業工作仍面臨一些壓力,請問,我市在拓展崗位供給兜牢就業底線方面有哪些舉措?
市就業管理中心(市創業指導中心)主任沈飛
沈飛:幫扶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是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內容。我們在謀劃就業促進行動時,堅持階段性舉措與長期舉措、常規舉措與突破性舉措相結合,在做好長期謀劃的同時,圍繞當前就業形勢,提出具體的拓崗目標任務。對高校畢業生,我們在每年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3900個左右的基礎上,2022年,結合今年高校畢業生大幅增加的實際,開發2300個左右短期就業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3—6個月就業見習、參與疫情防控等服務,同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不低于900個。對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等群體,在每年開發2200個左右公益性崗位的同時,2022年在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開發疫情防控員、社區管理員、安全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1900個左右,安置有就業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業的人員。同時我們還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在水電氣、公交等領域增加崗位,增加比例不少于5%。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單位盡快完成崗位開發,安置有需要的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
群眾代表孫釗:請問,就業促進行動針對農民工群體,采取了哪些舉措?
市就業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席從文
席從文:以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的“兩強一增”工作為抓手,加強在鄉農民工定期聯系和分級分類服務,暢通就業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動態更新的崗位儲備機制和多方聯動的快速響應機制。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失業農民工可在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登記,為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同時,我們也密切關注受疫情影響從滬蘇浙等地返鄉農民工情況,通過本地消化和市內協作,引導盡快實現就業。我們還加強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指導縣區、鄉鎮、村規范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傮w穩定。對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確實需要裁員的企業,我們提前介入指導,鼓勵同等條件下優先留用脫貧人口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
群眾代表王賀虎:現在國家、省、市十分重視技能人才培養,請問我市在技能人才供給方面有哪些舉措?
席從文:我們圍繞社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22年開展補貼性培訓4.19萬人次。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支持企業舉辦技工院校,穩步擴大系統培養技術工人規模,提高高級工培養比例,每年穩定向社會輸入2000名合格技術工人。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托培養、短期培訓,為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進企業、技工院校、社會評價組織等共同參與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00人。
謝謝大家!
主持人:剛才,劉光局長就我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沈飛主任、席從文主任現場回答了各位記者和群眾代表的提問。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報道,擴大我市就業促進行動各項內容舉措的群眾知曉度、參與度。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件
- 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