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宿州市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抓住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有利契機,著眼解決法治領域實際問題,聚焦優化政法機關公共服務、強化民生領域執法司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向縱深突破,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不斷提高,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更好發揮
持續完善法治建設運行機制。相繼出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督察工作辦法》《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工作要求落實指引任務分解表》等制度文件,明確不同層次、不同主體、不同對象承擔的法治建設責任。健全人事任免工作機制,實行干部任前法律知識測試制度,通過以考促學,提升領導干部尊法學法用法守法水平。
深化權責清單制度改革。持續精簡優化行政審批事項,動態調整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公布《市級政府權責清單目錄》《市級行政權力中介服務事項清單目錄》《市級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目錄》。目前,市級政府權責清單3395項,比省級指導目錄少157項,區級政府權責清單1532項,縣級政府權責清單3224項,權力事項在全省屬數量較少層次。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市網辦事項2176項,可辦率達到97.98%;“最多跑一次”事項2071項,占比100%。印發《宿州市市級涉企收費清單》,精簡涉企審批事項106項,整合“多證合一”事項57項。推動7×24小時不打烊“自助辦”,分類錄入服務清單、做優做精服務地圖,累計錄入市縣鄉村四級服務場所1633個,關聯事項11.2萬余項。嚴格落實證明事項清單制度,全面梳理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的證明材料,統一向社會公布39家市直部門保留的971項證明事項。
深化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制定出臺《宿州市對標滬蘇浙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建立“四送一服”聯系包保、問題打撈、交辦督辦、信息報送、工作調度和督查考核等六項制度。推行政務事項“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辦事平均承諾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位居全省第一。
建章立制,實現政府治理效能更大提升
注重科學立法。聚焦重點領域立法,注重地方政府規章建設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出臺《宿州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推進“小快靈”“小切口”的立法探索實踐。嚴守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效,保證行政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加強備案管理。注重健全完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長效管理機制、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嚴格落實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實現備案審查在市、縣、鄉三級全覆蓋。今年以來,市政府頒布的11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均按要求及時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會報備,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
及時清理規范。針對“放管服”、民法典貫徹實施等領域,組織各地、各部門對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有力保障了國家及省、市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相關工作的依法有序推進。
嚴守程序,深入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制定《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程序規定》,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不斷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在全省率先出臺《宿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程序規定》,從嚴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今年以來,市政府30項重大決策事項、19項合同協議、21件規范性文件全部經過合法性審查,新調整的政府權責、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公共服務等624個事項全部明確法律政策依據。
執法亮劍,促進行政執法工作更加規范
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完成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5個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市、縣兩級五大領域執法職能全部劃轉完畢、機構全部批復設立、隊伍全部掛牌成立,人員轉隸工作全面完成。探索推動綜合執法工作向基層延伸,埇橋區已完成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街道統一設置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隊;蕭縣、靈璧縣全面鋪開鄉鎮綜合執法行政改革。
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市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5300余件,公示行政許可及處罰信息5.1萬余條,行政執法實現全過程回溯,動態調整行政處罰裁量基準1154條,累計評查執法案卷240件。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共組織1908人參加全省行政執法資格認證通用法律知識考試。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切實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持續完善執法監督機制。深化安徽省法制監督平臺應用,加強對重大行政執法案件備案管理、對行政執法人員規范監督、對行政執法案件實時監控。遴選組建由法官、公職律師、社會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31人組成的特約行政執法監督員隊伍,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有效提升。
紓困解難,全市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形成鄉鎮(街道)調委會—村(居)調委會—村(居)民調解小組的三級組織體系。目前,全市共建立調委會1430個,配備專職調解員1360人;今年以來,調處矛盾糾紛10724件,調解成功率99%以上,涉及金額3800余萬元。大力推行“三說一聽”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組織開展民情懇談、“和為貴·大家談”等系列協商活動,成立城市治理群眾議事工作委員會,建立警民微信群9000余個。在全市政法系統開展“送法進村(居)”活動,5300余名政法干警走訪群眾52782人次,舉辦法治講座521場,化解矛盾糾紛1248件,解決實際問題數477個,真正提升了群眾的法治獲得感。
充分發揮復議監督糾錯功能。出臺《宿州市復議為民促和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推動重點領域案件實質性化解,截至7月底,共受理行政復議申請121件,綜合糾錯率25%,全市共發生行政訴訟案件499件,市政府本級應訴案件一審、二審勝訴率均為100%。
不斷完善訴源治理機制。構建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有效銜接、相互協調的糾紛解決機制,充分發揮調解、仲裁、行政復議等化解矛盾糾紛的優勢作用,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規范縣、鄉兩級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建設,大調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法治信訪建設成效明顯。出臺《宿州市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的主要法定途徑及相關法律依據》《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規程》等制度,向社會公布25大類、931項具體信訪投訴事項清單,形成了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的規則體系,已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940件。嚴格落實訴訪分離制度,累計引導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信訪事項547件。(李麗)